丹麥貴族音響品牌 Bang & Olufsen(B&O),最為人熟悉的產品一定離不開喇叭及電視,當中前者多年來均以 BeoLab 5 馬首是瞻。但隨著品牌在 2015 年踏入 90 週年,紀念作座地喇叭 BeoLab 90 就擔任了 B&O 的旗艦喇叭地位。而在今年,BeoLab 5 的繼承者 BeoLab 50 亦正式登場,更植入不少 BeoLab 90 的獨特技術,現在就由筆者帶大家了解這款 B&O 新作的特色功能及實際聲音表現吧!
7 單元全 ICEpower 驅動
BeoLab 50 屬於 7 單元主動式設計座地喇叭,機身正面搭載 3/4 吋聲學透鏡(Acoustic Lens)高音、3 個以三角形置放的 4 吋中音及一個 10 吋低音單元,而左右兩側則有一高一低的 10 吋低音單元。與 B&O BeoLab 90 不同的是,BeoLab 50 每個單元都由 300W 的 ICEpower 驅動,等同擁有輸出功率達 2,100W 的 D 類數碼擴音機,而且免卻器材配搭的煩惱,確實是貴得有道理。
▲ 頂部為 3/4 吋聲學透鏡高音單元。
▲ 可設定成 90 度 Narrow(圖)及 180 度 Wide 模式輸出。
▲ 高音單元下方則是 3 個以三角形置放的 4 吋中音單元。
▲ 正面底部則是 10 吋低音單元所在之處。
▲ 而在左右兩側則各有一個 10 吋單元,用作輸出反相聲波,減低房間混響問題(Room Revertberation)。
▲ 每個單元均由獨立 ICEpower 擴音線路驅動,而在喇叭的三邊亦配備散熱網孔,確保喇叭在運作時不會出現過熱問題而影響音色。
採用 B&O 標誌性物料
是次 B&O 找來德國設計團隊 Noto GmbH 負責設計 BeoLab 50,機身用上三角柱體設計,擁有 103.6cm 的高度,而最大寬度亦僅為 45.5cm,可以輕易地融入不同的家居設計風格之中。另外,作為 B&O 最新的高級喇叭,BeoLab 50 的箱體亦採用了常見於 B&O 的標誌性物料,包括拋光鋁材機身、左右兩側的手風琴狀橡木薄片及正面的專屬面網。BeoLab 50 另一重要細節位就是其頂置「聲學透鏡」高音單元,當喇叭接收到訊源訊號或者關上電源時,單元將會緩緩地自動升起及降低,大大增強喇叭的型格味道。
▲ 喇叭箱體為三角柱體設計,配備 B&O 標誌性物料:拋光鋁材機身、左右兩側的手風琴狀橡木薄片及正面的專屬喇叭面網。
▲ 配備最高支援 24bit/192kHz 音訊的 Power Link、USB Type B 及同軸輸入端子,而光纖則最高對應 24bit/96kHz,另外亦支援無線 Power Link 及 WiSA 輸入,分別最高對應 24bit/48kHz 及 24bit/96kHz 訊號。
承繼 BeoLab 90 兩大絕技 締造最佳音色
說 BeoLab 50 為 BeoLab 90 的兄弟作絕不為過,在聲學透鏡高音單元中,BeoLab 50 亦植入了 BeoLab 90 的「聲場束寬控制」(Beam Width Control)功能,可將單元設定成 90 度 Narrow 及 180 度 Wide 模式輸出,前者可以提供高指向性的聲音,適合傳統聆聽,而後者則可帶來更為寬闊的聲音,令聲音可以填滿整個聆聽環境。
除「聲場束寬控制」外,BeoLab 50 還配備 BeoLab 90 一樣搭載的主動式空間補償(Active Room Compensation)功能,配合專用咪高峰及專屬 App,可以分析使用房間環境,並創建一組自定義濾波去補償聲音反射,從而令喇叭在任何環境中,都可有度身訂造的出色聲音表現。
▲ 透過專屬 App《Bang & Olufsen》或直接登入喇叭的 IP 地址,就可進入 BeoLab 50 的設定選單,直接調校輸出音量,以及將 Acoustic Lens 設定成 Narrow 或 Wide 模式輸出。
▲ 配合外置收音咪高峰,則可進行「主動式空間補償」(Active Room Compensation)設定。
▲ 廠方建議若只設定一個「皇帝位」,第二及第三次設定,可以將收音咪高峰擺放在「皇帝位」左前及右後位置。
▲ 若想設定多於一個聆聽位置,則需要將咪高峰先擺放在正中位置完成第一次設定,之後再分別放在左側及右側位置完成整個設定。
▲ 完成 3 個位置的設定後按「Save」。
▲ 設定介面就會產生出一個全新濾波,點選該濾波喇叭就會套用。
「牆角播放低頻依然質量兼備,不見駐波問題,重播 Hi-Res Audio 表現顯著更上層樓。」
是次測試於九龍塘又一城 B&O 專門店內的視聽室進行,訊源為 Astell & Kern AK380,並以光纖連接至 BeoLab 50。先試聽平井堅《瞳をとじて》及《Pop Star》16bit/44.1kHz FLAC 檔。感覺聆聽《瞳をとじて》時,歌曲中的鼓聲、鋼琴及結他弦線等都有十分真實的質感,而且與平井堅的人聲之間的比例分佈亦見平均;而《Pop Star》一曲雖然節奏明快,但 BeoLab 50 輸出時依然不覺生硬嘈吵,在播放 CD 級訊源時表現已令人滿意。
▲ 試聽歌曲:平井堅《瞳をとじて》、《Pop Star》16bit/44.1kHz FLAC 檔。
之後轉為試聽麥浚龍《不了》24bit/96kHz 及衛蘭《失戀的意義》24bit/48kHz 兩首 Hi-Res Audio 級 FLAC 音樂檔。感覺在播放《不了》一曲時,除繼續有質感真實的鋼琴聲之外,喇叭輸出的聲音密度亦明顯地較播放 16bit/44.1kHz 音樂檔時更強,令整個音場呈現得更為立體,低頻的細節層次及空氣感都有令人稱許的表現;至於輸出《失戀的意義》一曲時,衛蘭的女聲有著極高感染力,而歌曲中的小提琴、鼓聲等樂器亦繼續有合理比例的輸出,可以證明這對喇叭在應付不同種類的歌曲一樣得宜。
▲ 試聽歌曲:麥浚龍《不了》24bit/96kHz、衛蘭《失戀的意義》24bit/48kHz FLAC 檔。
最後再試聽 Daft Punk《Give Life Back To Music》24bit/88.2kHz FLAC 及 Rubber Band《細街杯》16bit/44.1kHz FLAC,並比較 Wide 及 Narrow 模式之間的分別,感覺將 Acoustic Lens 設定成 Wide 時,音場會明顯地變得開揚寬闊,適合在家中開派對當作背景音樂,或者 Easy Listening 時使用;而以 Narrow 模式播放同一歌曲時,聲音的定位及指向性就會明顯增強,適合正正經經地享受音樂時使用。另外,《Give Life Back To Music》及《細街杯》兩首歌曲的低頻,在 BeoLab 50 輸出下可謂量、質兼備,量感恰到好處之餘,細節層次變化亦見自然順滑,而且受惠於主動式空間補償功能及用作減低房間混響問題的左右低音單元,即使試聽空間的一對喇叭十分接近兩邊牆角,但整體聲音依然十分乾淨,沒有可聞的駐波問題。
售價:$295,790(BeoLab 50)
查詢:Bang & Olufsen(2265 7860)
▲ Daft Punk《Give Life Back To Music》24bit/88.2kHz、Rubber Band《細街杯》16bit/44.1kHz FLAC 檔。
• 不想錯過新科技 ? 請 Follow unwire.hk FB 專頁http://facebook.com/unwirehk/• 要入手生活科技潮物 即上 unwire store https://store.unwire.hk/
The post ICEpower 全力驅動 B&O BeoLab 50 評測 appeared first on UNWIRE.HK 玩生活‧樂科技.